今年,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连续精准支援新疆25周年。昌吉州,对二院人来说既遥远又亲切,两地远隔万里,却又因连续25年开展的对口支援工作让两地“结缘”。
1999年,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援疆工作部署,派出援疆干部、呼吸科主任黄河清,对口支援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并任副院长。此后25年,医院不间断派出20名技术过硬的援疆人才,接力式万里援疆。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昌吉州中医医院做好医疗管理、人才建设,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制订医疗操作规范。
“我是第一批参加援疆工作的,感谢新疆人民在工作上的支持、在生活上的关心。回到福建以后,我们和昌吉州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互通来往。我参与了昌吉州中医医院建设,也见证了其成长。”已成为福建省名中医的黄河清深有感触。
智力帮扶,助力12个科室建设
“援疆的岁月见证了我的成长,逐渐把我培养成一个有大局意识,更要有所担当的人,学会了运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看问题,用更包容的心态去思考问题。”援疆队员、口腔科主任丁范富说。
25年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20名专业人才陆续赴疆对口支援昌吉州中医医院,涵盖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肾病科、泌尿科、脾胃科、肛肠科、耳鼻喉科、儿科、针灸科、口腔科、药剂科、重症医学科等12个专业领域。他们不仅带去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更是为当地打造了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长效帮扶理念,每一位援疆人才均通过“师带徒”结对帮扶、开展专题讲座、手术观摩等方式,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薪火相传,传承技艺,援疆医疗队不仅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更把先进的医学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为医院培养了诸多高层次临床医护人员,服务当地百姓健康。
许亚桦担任昌吉州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期间,开展以引流通道为指导、以基板为核心的鼻内镜鼻窦手术,填补了该院的空白。黄晓峰担任脾胃病科副主任期间,引进无痛胃肠镜,开展多项新技术,胃肠镜检查人次增长2倍。朱淑瑜援疆期间担任肾病科副主任,开展了3项新技术,师带徒2人,使肾病专科的诊治水平踏上新的台阶。张玲梅担任急诊重症监护室主任,加强重症医学科常见危重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开展,填补了床边彩超检查和血液净化治疗的空白。
融入群众,民族团结一家亲
“要坚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援疆工作。要不断加强自身政治修养,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引导各族群众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援疆队员、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郑铋沁表示。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到了那里以后,我们很快融入了当地,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下乡,一起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黄河清说。
密切联系当地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也是援疆医疗队的重要任务。医院援疆专家们不仅用精湛的医术和忘我的敬业精神为患者解除疾苦,还与当地民众相互结亲戚,在交流和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结下深厚的友谊。他们的足迹遍及昌吉州的山山水水,将赤诚的大爱洒遍庭州大地。
喜结硕果,获评三甲中医医院
25年来,一批又一批的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援疆人甘于奉献,积极搭建起两地医疗卫生事业交流平台,也让医院强基固本,创出新彩。这所1988年成立的凝聚着闽疆两地殷切期望的年轻中医院,以智力援疆为支点,致力于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已发展成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康复及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年门诊量超58.5万人次,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打造特色中药膏方40余种。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25年来,我院选派的20名援疆人才都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他们用心用情用力展现了二院人的良好风貌。”医院党委书记周阳杰说,“今后我们仍将牢记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责任使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化互动交融,真正用心用情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新疆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省政府及省直单位
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健委
各设区市卫健委
直属单位
其他卫生单位
省政府及省直单位
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健委
各设区市卫健委
直属单位
其他卫生单位